寻访抗战印迹 传承复兴力量 | ​芷江:从“胜利之城”到“和平之城”
2025-08-05 08:33:18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掌上怀化 | 编辑:许敏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95

芷江:从“胜利之城”到“和平之城”

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莎

(血字牌坊)

八月的芷江,碧空如洗,万里无云。

在七里桥,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旧址庄严肃穆,“血”字造型的受降纪念坊历经八十载风雨洗礼,依旧巍然矗立,在骄阳下闪耀着历史的光芒。

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纪念馆迎来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。他们通过沉浸式情景剧、专家讲解和珍贵文物展陈,共同追溯那段气壮山河的抗战岁月。

一纸降书:历史时刻的永恒见证

(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)

全面抗战起卢沟,一纸降书落芷江。

1945年8月21日,一个永载史册的历史时刻在芷江定格。金色的阳光穿透薄云,为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镀上胜利的荣光,仿佛在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。

11时15分,日本降使今井武夫一行乘坐的飞机降落在芷江机场。这些曾经骄横跋扈的侵略者代表,此刻神情颓丧,低首垂眉地走下舷梯。

今井武夫颤抖着写下随行人员名单。插着白旗的吉普车载着他们缓缓驶过机场。

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内展出的照片上,日本一方人员直直地呆坐着,眼睑下垂,透出几分无奈和沮丧。

受降典礼是在芷江七里桥飞虎队的营地举行。当天下午3时许,新六军士兵荷枪实弹,把日军降使一行带至会场。

受降会场是一栋黑鱼鳞板、双式结构的西式平房。会场布置得简洁而庄重——两张长桌相向摆着,上方为受降代表席,下方为投降代表席,会场另一端设有观礼席和记者席。靠门一端为译员席,另一端为记录席。

1945年8月31日下午3时25分,今井武夫一行人步入会场。墙上一张历史照片显示,日本人向中美代表鞠躬,中美两国代表表情严肃,没有还礼。

桥岛芳雄代表日方,向中美双方呈交了一份日军侵华兵力分布图,随后工作人员用中、日、英三国语言高声宣读了投降备忘录。芷江受降原始纪录片显示,今井武夫及其随员神色紧张不安,桥岛芳雄不停地擦拭头上的汗水,以掩饰其恐慌的心理。

宣读完毕后,两份早已准备好的《受领证》和毛笔墨盒递交到今井武夫面前。今井武夫颤抖着手在《受领证》上写下自己的名字,并加盖了一个椭圆形的朱红印章。

中外记者的镁光灯此起彼伏,将这历史性的一刻永远定格。

仪式结束时,七里桥上空奇迹般地出现了一道彩虹。“虹,中国的虹,中国的吉兆!”现场记者激动地呼喊。这绚丽的彩虹,仿佛在告慰无数为国捐躯的英灵,预示着中华民族的新生。

“芷江人民最早见证了这扬眉吐气的重要时刻。”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馆长吴建宏看来,芷江不仅是中国战区受降之地,更是中国人民值得骄傲之地,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福地。

军事重镇:胜利基石的深层密码

(美丽的芷江)

抗日战争胜利后,中国当时有2194个区县,为什么选择芷江为中国战区接受日本投降的地点?这座掩映在武陵山深处的小城,何以承载如此重大的历史使命?

芷江,静卧于沅水上游的㵲水河畔,因屈原《楚辞》中“沅有芷兮澧有兰”的千古名句而得名。这座千年古城素有“全楚咽喉,滇黔门户”之称,历史上既是兵家必争之地,又是钟灵毓秀的湘西山水边城。

“选在芷江受降,既有偶然性,更有必然性。”吴建宏认为,这是由其显赫的历史地位和雄厚的军事实力决定的。

这里是湘西会战(芷江保卫战)这一辉煌战役的胜利之地。1945年4月9日至6月7日,中国军民在这里谱写了抗战史上最壮丽的篇章之一。这场战役不仅歼敌2.8万余人,更以中国军队的完胜告终,成为抗日战争十大战役的收官之战。这场胜利为芷江赢得了无上的荣光,也为它成为受降地奠定了历史基础。

其次,芷江拥有当时中国强大的军事力量。受降前夕,这座小城俨然成为军事重镇,驻扎着220多个军政机构,兵力最高峰时达20万之众。这里云集了中美空军13支精锐部队、陆军17支劲旅、海军两支舰队以及十个宪兵团。特别是驻芷江的飞虎队,人数一度超过6000人,形成对日军的强大威慑。更令人瞩目的是,中美苏三国在芷江机场集结了400余架先进战机,完全掌控了湖南上空的制空权,为受降典礼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。

更为重要的是,芷江地处重庆、昆明、南京之间,是前方的后方,后方的前方,便于调动相关部队警卫护航芷江受降,也为日后空运部队接收南京及各地日占领土提供可靠保证。

和平薪火:文明传承的时代使命

和平与发展,是当今世界的主题。

自20世纪80年代末起,芷江便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,系统性地推进抗战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和平文化的弘扬。

“芷江立足丰富而独特的和平文化资源,培育和擦亮和平文化品牌。”芷江和平文化研究会负责人田均权说道。

三十余年来,芷江持续深入推进这项文化工程,专业团队走遍大江南北,搜集整理芷江受降史料、芷江机场建设档案、苏联空军驻芷江文献等珍贵历史资料,对受降纪念坊、抗战胜利受降典礼会场旧址、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旧址、中美空军联队指挥塔及俱乐部旧址等二战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;新建受降亭、飞虎队纪念馆等纪念设施,让每一处建筑都成为会说话的历史教科书。

漫步今日芷江,和平文化已深深融入城市血脉。太和塔巍峨耸立,抗战纪念馆庄严肃穆;和平大桥、和平广场等设施鳞次栉比,整座城市成为和平理念的立体展陈。学术研究为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,芷江与高校合作成立的专门研究机构,让历史记忆在学术深耕中焕发新生。

最动人的是民间的和平实践。这里有唱着和平歌谣的演出队伍,有传递和平信念的使者,有将和平教育融入日常的学校和家庭。志愿者们走访抗战老兵,艺术家们创作和平作品,让和平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。每逢重要纪念日,和平讲堂、论坛等活动让历史记忆代代相传。

截至目前,芷江成功举办了五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,吸引了80多个国家的400多位政要和国际友人。通过这个平台,芷江与法国诺曼底格朗康迈西市、美国松鹤市等结为友好城市,抗战胜利纪念馆与法国二战胜利纪念馆等缔结友好关系,和平的纽带越系越紧。

“和平之声”在这座英雄之城久久回荡,和平文化从这里传向五洲四海。2021年2月,国际和平城市协会向全球公告,芷江获准成为第307座国际和平城市。

责编:许敏

来源:掌上怀化

市级
县级
专题专栏
特别推荐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